普通人从零开始学修仙指导手册

普通人从零开始学修仙指导手册

道衍天下

如果有机会修仙,哪个中国人不愿意试试呢?

可问题就在于,几千年来,我们听说过那么多关于修仙的传说,可是几乎没见过修成的人,倒是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嘉靖帝那么多皇帝修了那么久,都没见有什么结果,更别说普通人了。

一想到修仙,大家脑袋里就是一大堆问号。到底能不能修?为什么修?怎么修?修什么?修到什么效果?有没有人修成过?这么多的疑问,到底有没有答案?有的!

一、《雷说》就是《凡人修炼手册》

在历史上,有这么一位史书记载的确切人物,修成得道,并且成为最后一个开宗立派的道教“天师”,这就是史书有载的真实历史人物、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。明成祖册封萨守坚为“崇恩真君”。

萨天师著有《雷说》一文,其中详细讲述了自己从最开始修行到最后得道的经历,翻译成现在的话说,就是一本《普通人从零开始学修仙指导手册》。我们不妨从精读《雷说》开始,看一下普通人是怎么修成得道的。

二、无处不在的“道”,到底在哪呢?

得道才能成仙。那么“道”到底是个啥呢?萨天师最早也很迷茫。“大道无形无名,无声无臭。杳冥恍惚,虚无自然。视之不可见,听之不可闻。”

看吧,都说大道无处不在,就在我们身边,可这东西,看不见、摸不着、听不到,说他到处都有,不就等同于到处都没有。看不见,听不到那还怎么去感受、领悟。就算想修道,也根本无从下手啊。

这样一个完全无法抓住、感受、领悟、体会的东西,怎么才能修嘛。真不是大家不想修道,是真不知道该怎么修啊。

三、各种说法那么多,到底听谁的?

既然靠自己不行,那我看看书,学学前人的经验总可以吧。就好像我自己不会编程,那我去买一本《计算机编程基础理论》的书,跟着自学总行吧。

萨祖接着就说了:看书也不行,有四大缺陷!

第一,写得不对。很多人为了成就名声写书,其实书里的内容和实际情况相差很远,不足以采信。“异人志士,着书立名,愈说愈远”。

第二,没有标准。我们今天在大学里学习某一个专业,都有教育部指定的教材,是官方认证的,跟着学就行了。但是修仙这个事,可没有这么一本天庭指定的《修仙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指南》。想买书都不知道该买那本。“无畔岸之可测,无尺寸之可量”。

第三,真假难辨。关于修行的书那么多,里面混杂着很多错误的书,有些还是歪理邪说,害人不浅。普通人分辨不出来。“真伪混淆,邪正交杂”。

第四,缺少方法。经书那么多,穷尽一生的时间去学都学不完,不掌握核心方法的话,可能学一辈子连修行的门都进不去。实在是让人痛心。“虽皓首穷极,吾知其无所入矣。深可痛哉”。

总结起来,自己看书修行,不靠谱!古往今来,著述那么多,已真假难辨,无从开始。

四、众里寻他千百度,恰在灯火阑珊处

那怎么办呢?

修行入门这么难,于是无数的人找来找去,在网上查,去道观里找,打听各种稀奇古怪神秘的消息,或者觉得应该有什么奇遇。

好像大家总在想独辟蹊径,找一条不为人知的道路。其实明明就有一条宽又阔的高速公路存在,大家却都视而不见,懒得去走。这条高速公路就是萨祖的《雷说》。还有什么比听一位修成得道的前辈宗师讲修行更靠谱的方法吗?有时候就是这样,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
希望大家都可以通过精读《雷说》,找到修行的路径。

《雷说》萨守坚 述余闻之师曰:大道无形无名,无声无臭。杳冥恍惚,虚无自然。视之不可见,听之不可闻。自非至明之士,岂能造其玄妙。又异人志士,着书立名,愈说愈远,无畔岸之可测,无尺寸之可量。且真伪溷淆,邪正交杂。不遇至人芟繁削冗,指玄示要,虽皓首穷极,吾知其无所入矣。深可痛哉。余习性清澹,希志神仙。丹经子书,传广万卷。再一披阅,目眩神昏。深欲得人印证,而后诚感天地,悯其勤劳,得遇真师,成就大事。嘘枯振藁,受赐良多,刻骨铭心,报恩罔极。初,真师命之曰:夫道在人身,其大无内,其小无外;谓之无则恍惚而有像,谓之有则淼漠以难穷。自非至人,孰能捉摸。子学道勤苦,骨相合仙,今有秘文相传。虽曰违科,既得其人,受授由我。子当长跪,重作誓言。我以心传,子当谛听。夫人也,地水火风,假合四大,为万物灵,死为臭腐,何所恃焉?但恃精气神三者为根本。夫人固其精,养其炁,保其神,使之三宫往来,昇降不息,则家家蓬莱,处处神仙矣。夫何以淫泆而败元精,以忿躁而耗元炁,以秽浊而昏元神,使关窍窒而不通,炉鼎渗而不固,宅舍坏而不修。慾望长生,奉行道法,胡可得也。体而用之,则致雷霆于倏忽,呼风雨于须臾。人天所师,何施不可。故曰:行先天大道之法,遣自己元神之将,谓之法也。予得诀之后,慇葱苦志,所以髮白反黑,齿落更生,年几三馀,视听不衰,筋骨愈固。其诸效验,一如师言。念子不辞跋涉之劳,求师访道,己知子名仙籍,故以诸阶大法,罄竭相传,子当利物济人,积功累行,庶得诸天拥护,魔王保迎,易于成就。然人人有分,箇箇有缘,不可重于隐藏。又戒轻于付受。后有学道之士用心果而信心深者,方可依戒传受,同证无上神仙之果。稍背盟誓,风刀考身,虽悔何追。惟依奉行此符篆咒诀简要之文,不在遍参广览。先师有云:要知大道通玄处,不在三千六百门。后之学者,徒执己见,空泥尘言,适所以贻断轮者之诮矣。守坚庸琐下士,遭遇明师,得其设施以正,故驱雷役电,檮雨祈晴,治祟降魔,禳蝗荡疠,鍊度幽魂,普施符水,累行累验,如谷应声。今玆付受,敢不尽其所传。夫人之一身,二炁五行之精而己,圣贤设为法以卫民,证诸于己。大抵法本诸道,道源诸心。能以吾之精神,融会一炁之精神;以吾之造化,适量五行之造化,则道法妙矣。愚当会此理于太极未奠之先,而证此理于三才既判之后。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雨,此道何常一日不流通于天地间也。而法或未之闻焉。圣人者,作法始肇矣。如今之禹步,皆可考也,而法或未之详焉。既有汉天师阐扬此法,复有宗师扶持此法,而法始大备焉。法乎法,岂道乎。然当攷之往古,参之来今,古既有此法,有触斯应;今虽有法,有祷无应,何也?盖心有邪正之不同,而法有真伪之或异。古人求备于法,其心虚一,其德灵明,无一事之非法,故身无不通之天地也。今人多假此以求售,侵坏正法,眩惑世人,姦巧其心,邪秽其行,即此可知其不足行法矣。又其甚者,大可伤叹。夫雷之声何所别耶?今之学者,分姓立名,各开户牖。有所谓之某雷有法,为之某法,纷纷不根,皆饰欺之论也。学者无求之他,但求之吾身可也。夫五行根于二炁,二炁分而为五行。人能聚五行之炁,运五行之炁为五雷,则雷法乃先天之道,雷神乃在我之神。以炁合炁,以神合神,岂不如响斯答耶。夫二炁五行萃于人之一身,非通道者不足以语法也。且如肝气通左目,诀用卯文,取东炁行事;心气通口,诀用午文,取南炁行事;脾气通鼻,诀用中指中文,取中炁行事;肺气通右目,诀用酉文,取西炁行事;肾气通耳,诀用子文,取北炁行事。会此之道,参此之理,则二炁不在二炁,而在吾身,五行不在五行,亦在吾身。吹而为风,运而为雷,嘘而为云,呵而为雨,千变万化,千态万状,种种皆心内物。质之圣人之论,有曰:精气为物,敛之不盈一握,道之体也;游魂为变,散而可弥六合,道之用也。有道则有体,有法则有用也。皆本诸一而已。若泛举其烦,则千百言而不足,善撮其要,则一二语而有馀。夫苟贪条目愈多,而本真愈失,虽皓首穷经,无所益也。叹夫世变日下,人心日奸。立论者既无所讲,徒尔乎他,传法者复无所稽验,明矣。受其诳,亦无轻乎。风非可捕风,影非可搏影矣。黄石公《素书》编,张留侯用之,时为帝王师。简耶,繁耶。愚之所言,今亦倦于喋喋矣。然得师传者如是,故不得不详以告也。抽关开钥,不过在吾身二炁五行之精而已。参之天地而不悖,质诸鬼神而无疑。受者诚思之,毋忽。阴阳凝聚,阳在内而不得出,则奋击而为雷霆。声亦阳也,光亦阳也。光发而声随,此阳光奋击欲出之势。雷缓小,则震亦缓小。雷迅大,则震亦迅大。雷电交至,则必有雨。震而不电,电而不震,则无雨。由阴气凝聚之有疏缓迅密也。雷自是雷,霆自是霆。雷则有声,霆则有光,二者皆阳也。故聚则成形,散则成炁。虽则阴阳聚散,岂自为之聚散哉?!故上帝又为之神,以主是炁之聚散耳。今之击物有见其字,或遗其器,往往有之,非神遗也,是以显鬼神之灵。所谓神者,皆前代聪明正直,有功于人者为之。是以其人存一念,无非推济人利物之心,所以形消炁化,而后为雷霆之神也。今人行法,亦是以炁感动耳。故于祈祷之时,亦由乎中。欲起雷,须当檄召雷神;通地气,焚地气符。地气乃阴炁,当阳方壮之时,作用以昇地气。地气则阴炁也。阴气方昇,却包阳炁在内。阳炁为阴炁四合包含而不得出,久则阳炁迸裂而奋击。又当焚召雷符,立应召万灵符,运翼轸作用,催促将吏行事,如意用之。焚毕,其阳愈进,更取天罡真炁助之,阳炁进出,即今电光是也。大凡阴炁包罗阳炁,无窍可出,故用天罡真炁冲阴炁以引导阳气。便如世间人以火点爆杖子,纸在外,即阴炁也,硫黄在内,则阳也。火点处便是天罡气也。惟志者当以此意默会。夫雷声奋击,则阳炁一洩也。击之后,阴气复闭,阳气复藏。闭之久则又进裂,则气又一击也。击而又闭,闭而又击。此雷声击搏而无穷,阴阳之炁蒸鬱而成雨也。盖雷霆之震大小,所以致雨亦有微骤也。雷是阳炁,阳炁轻清。雨是阴炁,阴炁重浊。所以一阵雷震,则一阵阴炁压定阳气,蒸而成雨。符篆虽有异名,符者,合也。圣人初立符篆,欲人人皆归大道,皆知信向。其间或有不能文者,但焚符篆,自然应也。今更通诸理而又能文者,加之行移合格,作用如仪,天地岂无感格。大凡显幽一理,要当以默会。譬如阳间官司,则有行移;阴间又加符篆事,了办者则日紧一日,时紧一时。如祈檮驱使之事,既召诸将,则当如今日见任官,驱使帅将,无施不如吾意。在行法人临期圆机而用之耳,不可胶柱而调瑟也。度师有言:能召得土地灵,亦可以召役万神。以此观之,如饭饭盖气,气蒸鬱而泪下淋漓也。当多布天罡气以助雷威,焚驱龙致雨符,召雷行雨等符助之。大槩道理已透彻,又不可不先以诚达于上也。凡诚心所至,虽金石犹可动,况上帝乎?须要具述事由,虔奏上帝,尽我虔切之忱,然后却移文合属役龙行雨。太上一应符篆,得之师传。以人为万物之灵,皆禀天地之馀气,但形为梏耳。我举此一念,则天地之气自然感召。然今所以能与不能者,则有贤愚之间也。是亦不必泥之高远之地,只要得其宗,奏得明,身为阴官,何患不能役使鬼神。恐学道之士,有所执为,故及之。

相关文章

365直播网网络电视台下载 ins直播怎么看(ins上看别人直播的方法)
365直播网网络电视台下载 怎样在360浏览器里下载网页上的视频
bat365官方网页版 PPT放映时如何显示备注?备注内容怎么查看?